效率成就品牌,诚信铸就未来

只有更好的服务,才有更多的用户

  • 鸭病毒性肝炎和鸭瘟的防控与类症鉴别

    发布时间:2017年05月23日
  • 1 鸭病毒性肝炎
     
   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,雏鸭以肝脏呈现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急性烈性传染病。本病发病急、传播快、死亡率高。病鸭临诊表现为角弓反张,病理变化为肝炎和出血。本病常给养鸭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。本病毒有三个血清型,即Ⅰ、Ⅱ、Ⅲ型。我国流行的鸭肝炎病毒为血清Ⅰ型,主要特征为病鸭肝脏肿大,有出血斑点和神经症状。在新疫区,本病的死亡率很高,可达90%以上。
     
    本病主要感染鸭,其主要通过接触传播,经呼吸道也可感染,1周龄内的雏鸭病死率可达95%,成年鸭不发病。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本病在我国流行,疫情能够被鸭病毒性肝炎Ⅰ型弱毒疫苗的免疫所控制。1997年以来,本病在某些地区出现较严重的流行,其疫情不能被标准鸭病毒性肝炎Ⅰ型弱毒疫苗完全控制,怀疑有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变异株出现。鸭肝炎Ⅰ型可引起雏鸭严重死亡,病鸭死亡率较高。病雏鸭的特征是意识紊乱,频频抽搐,肝脏呈斑点状出血,胆囊肿大,胆汁颜色变淡。
     
    疫苗接种是有效的预防措施,可用鸡胚化鸭肝炎弱毒疫苗给临产蛋种母鸭皮下免疫2次,每次1毫升,间隔2星期。但在一些卫生条件差,常发肝炎的疫场,雏鸭在10~14日龄时仍需进行1次主动免疫。未经免疫的种鸭群,其后代1日龄时经皮下或腿部肌肉注射0.5~1.0毫升弱毒疫苗,即可受到保护。
     
    2 鸭瘟
     
    鸭瘟是鸭、鹅和天鹅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,其特征为血管破坏,组织出血,消化道黏膜破溃,淋巴器官损伤和实质器官变性。本病传播迅速,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,严重威胁养鸭业的发展。
     
    鸭瘟病毒在分类上属疱疹病毒科,α-疱疹病毒亚科。本病毒对禽类和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没有凝集现象。不同年龄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,成年鸭发病和死亡较为严重,1月龄以下的雏鸭发病较少。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,还可以通过眼结膜和呼吸道传染,吸血昆虫也可能成为本病的传播媒介。
     
    虽然各种日龄的鸭均可感染发病,但3周龄以内的雏鸭较少发病死亡。而1~2周龄的易感雏鸭有**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,超过3 周龄的雏鸭不发病,这在流行病学上是重要的鉴别特征。病鸭食管、泄殖腔和眼睑黏膜呈出血性溃疡和假膜为主要特征性病变,与鸭病毒性肝炎完全不同。必要时,用鸭胚和鸡胚做病毒分离检验可进行区别。
     
    病鸭两脚麻痹无力,走动困难,流泪和眼睑水肿,部分病鸭头颈部肿胀,呼吸困难,叫声嘶哑。病鸭下痢,排出绿色或灰白色稀粪,泄殖腔黏膜充血、出血、水肿。病禽体温升高,两腿麻痹,下痢、流泪,部分病鸭头颈肿大,食道黏膜有小出血点,并有灰黄色假膜覆盖或溃疡,泄殖腔黏膜充血、出血和水肿,被假膜覆盖,肝脏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和坏死灶。
     
    鸭瘟鸭胚化弱毒苗和鸡胚化弱毒苗,采用皮下注射,雏鸭20日龄首免,4~5个月后加强免疫1次即可。3月龄以上的鸭免疫1次,免疫期可达1年。
     
    3 类症鉴别
     
    鸭病毒性肝炎和鸭瘟应与下列几种疾病进行类症鉴别。
     
    鸭霍乱,各种年龄的鸭均能发生,常呈败血经过,缺乏神经症状。青年鸭、成年鸭比雏鸭更易感,尤其是3周龄以内的雏鸭很少发生,这在流行病学上是重要的鉴别特征。病鸭肝脏肿大,有灰白色针尖大的坏死灶和心冠沟脂肪组织有出血斑,心包积液,十二指肠黏膜严重出血等特征性病变,与鸭病毒性肝炎完全不同。肝脏触片、心包液涂片,革兰氏染色或美蓝染色见有许多两**染色的卵圆形小杆菌。用肝脏和心包液接种鲜血培养基,能分离到巴氏杆菌。
     
    鸭传染性浆膜炎多发生在2~3周龄的雏鸭。病鸭眼、鼻分泌物增多,下痢,排绿色稀便,运动失调,头颈发抖和昏睡。主要病变是纤维素性心包炎、纤维素性气囊炎和纤维素性肝周炎,脑血管扩张、充血,脾肿胀呈斑驳状。本病不感染鸡和鹅。
     
    雏鸭副伤寒常见于2周龄以内的雏鸭。病鸭主要特征是严重下痢,眼有浆液脓性结膜炎,分泌物较多。病鸭肝有细小的灰黄色坏死灶,肠黏膜水肿、充血及点状出血。
     
    曲霉菌病多发生于1~15日龄的雏鸭。病鸭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,张口呼吸。剖检时见病鸭肺和气囊上有白色或淡黄色干酪性病灶。检查饲料可发现饲料霉败变质,或垫料严重霉变。
  • 企业信息
  • 状态:普通会员
  • 核实:        
  • IP属地:黑龙江
  • 联系方式
  • 联系人:赵经理
  • 座机:---
  • 地址:辽宁本溪市平山区本溪市平山区迎宾街277栋